著名诗人洛夫凌晨逝世,与余光中并称诗坛双子星座
洛夫
据洛夫之子莫凡消息,著名诗人洛夫于2018年3月19日凌晨三点二十一分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,享年九十一岁。去世时家属随侍于旁。
台湾诗人颜艾琳透露,十天前洛夫参加新诗集《昨日之蛇》发布会,因为现场人多,感冒刚刚好转又受到感染,于一个星期前住院。据称,洛夫离世时没有经受很大痛苦。
洛夫在发布会现场
洛夫新诗集《昨日之蛇》
洛夫,原名莫运端、莫洛夫,衡阳人,国际著名诗人、世界华语诗坛泰斗、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、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,被诗歌界誉为“诗魔”。1928年生于衡阳东乡相公堡,1943年以野叟笔名发表第一篇散文《秋日的庭院》于衡阳市《力报》(今《衡阳日报》)副刊。1949年赴台湾,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,《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》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。
洛夫写诗、译诗、教诗、编诗五十余年,著作甚丰,出版诗集《时间之伤》《灵河》(1957)、《石室之死亡》(1965)、《魔歌》(1974)、《众荷喧哗》(1976)、《因为风的缘故》(1988)、《月光房子》(1990)、《漂木》(2001)等三十一部,散文集《一朵午荷》、《落叶在火中沉思》等六部,评论集《诗人之镜》、《洛夫诗论选集》等五部,译著《雨果传》等八部。
1999年,洛夫的诗集《魔歌》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,2001年又凭借长诗《漂木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。洛夫潜心现代诗歌的创作,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台湾出版的《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》如此评称洛夫:“从明朗到艰涩,又从艰涩返回明朗,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,表现出惊人的韧性,他对语言的锤炼,意象的营造,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,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,其世界之广阔、思想之深致、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,可能无出其右者。”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:“自《魔歌》以后,风格渐渐转变,由繁复趋于简洁,由激动趋于静观,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,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,动静皆宜之境地。他的诗直探万物之